一、指导思想
太阳集团tcy8722一直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应用数学一直是学院强势学科,我院将秉承“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精神,以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集中有限财力,重点建设应用数学学科,以应用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带动数学学科和统计学的学科发展,为申报硕士点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科建设发展概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我校升本首批招生的六个本科专业之一,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科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近年来,在太阳集团tcy8722非常重视学科建设,应用数学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突破,连续实现了我校两个突破:首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个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几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已形成三个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学、图论,还有两个方向正在形成,已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定期举行学术报告,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应用数学现被学校遴选为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为应用数学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数学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科现有基础、条件和水平
太阳集团tcy8722一直重视学科建设,应用数学也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一个二级学科,现已形成三个稳定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学、图论,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和条件。
学术队伍: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人教师3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在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27人。在职教师中,45岁-55岁教师6人,35岁-45岁教师15人,35岁以下教师13人,本学科教师的年龄、学历以及职称结构合理。
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天元基金1项、青年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基金等省科技厅项目的省部级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近20项。
条件建设:学校对学科建设高度重视,学校资助老师配备了电脑,学校大力支持教师的学术活动,并规定划拨了专门的经费供老师们参加国内学术会议。
四、“十三五”期间的建设目标
1、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
凝炼学科方向是指在学科建设中要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与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在本学科中选定了三个学科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图论、运筹学,特色较为明显。但是学科的综合性不强,整合水平不高,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较弱,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根据数学学科的优势和不足,围绕选定的学科方向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高重点学科的科研水平,形成稳定的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明显特色的研究方向。
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科研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是学科建设的动力,通过科研可以促进学科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科基地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学科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在科研方面,我们还存在方向散、规模小等缺陷,从而制约了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改变科研单打独斗的局面,发挥科研的综合优势,加强科研的交叉与联合,提高科研水平,扩大科研规模。
2、抓好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
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好学科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水平高、数量足、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目前,学术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我们还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吸引、稳定优秀学科带头人特别是杰出学科带头人的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学科队伍的建设应从一般成员、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等三个层面着手。学科带头人在国际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有待增强,他们的学术地位、学术威望、学术声誉的高低直接影响重点学科的发展。学科骨干和一般成员在数量上需要进一步充实,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科骨干和一般成员采取引进和自我培养相结合,提供机会让他们外出进修和访问。2017-2020年,计划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3-4名、聘任2-3名高水平客座教授。进一步完善学术交流机制,加速提升本学科成员的学术水平。每年派出1-2名专业教师读博士、派出1-2名中青年学术人才到国内外访学、进修和合作研究。同时,督促基本达到晋升教授职称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和写高质量文章。有计划选派学科成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4-6次;每年邀请国内外4-6名的知名学者来校短期访问;积极举办、承办和协办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2-4次。实现学术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水平学科队伍。
3、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强化重点学科科研管理,促进重点学科科研从个体科研向群体科研的转变,发挥群体科研优势。按照现有的人员情况,分别成立以学院学术骨干为组长的课题组,负责常规管理。课题组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组内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研究进展分析,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预期发表SCI或EI论文40篇,争取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部级项目4-6项。力争省部级奖励有所突破,市厅级奖励10-15项。
4、增强重点学科的科研势力,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
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条件,但创新能力仍然不强。重点学科建设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载体,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科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科研经费不足,每年人均科研经费偏低,课题立项级别不高、立项项目偏少、论文发表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将鼓励学科组成员积极申报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科梯队主要成员每人每年完成1至2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出色完成在研的科研项目,取得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发挥团队作用,鼓励学科成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2-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力争成功申报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同时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争取横向课题,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
人才培养
5.1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基础应用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不多,未能体现“服务性”,社会影响力小。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科研经费的限制,无法开展具有较高水平的应用性科研;二是科研人员自身的素质,重点学科教师主要毕业于理科专业,受到应用科研熏陶不多,缺乏科技开发的氛围;三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奖励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够。要打造学科品牌,创建学科特色,具有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一是靠培养高素质人才;二是靠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靠科技开发,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科技开发首先我们要着眼于长远,通过科技开发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开发人才,专注于高科技的应用研究项目。同时也要立足于现实,尽快地开展应用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增强自身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科研经费收入。最终达到“理论研究带动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推动理论研究”的目的。为此我们将突出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方向、图论和运筹学的应用性,寻求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
6.2 研究生培养
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校外有硕士点的学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为自己的学校自主招收研究生做准备。
6、 加快实验室、图书馆和数据库建设
将实验室管理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功能。充分利用学校每年划拨的经费,增添适应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教学及师生进行教学研究的需要,又要兼顾公共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及数学建模训练和比赛。图书馆和数据库建设主要是在图书馆的帮助下购买一批与本学科息息相关的书籍、文献和参考资料。学院主要目标是订阅一些国内外知名期刊,让老师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为科研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每一年的工作安排如下:
2017-2018,本学年的主要任务是:
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力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参加或组织一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
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
积极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奖励,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3-5项。
发表SCI或EI论文10篇左右。
引进1-2名高水平博士、聘任1名高水平客座教授。
2018-2019年主要任务:
1.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力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2.参加或组织一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
3.积极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奖励,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5-8项。
4.发表SCI或EI论文10篇左右。
5.和聊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
6.引进高水平博士1-2名。
中期成果:力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参加或组织一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10-15项。发表SCI或EI论文20篇左右。与聊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引进高水平博士2-3名。
2019-2020年主要任务:
1.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力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2.参加或组织一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
3.积极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奖励,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5-8项。
4.发表SCI或EI论文10篇左右。
5.和聊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
6.引进高水平博士1-2名。
2020-2021年主要任务:
1.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力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2.参加或组织一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
3.积极申报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奖励,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5-8项。
4.发表SCI或EI论文10篇左右。
5.和聊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一名。
6.引进高水平博士1-2名。
终期目标: 争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2项。参加或组织3次国际、国内或省级专业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力争省部级科研奖励新突破,市厅级奖励20项。发表SCI或EI论文40篇左右。与聊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引进高水平博士3-4名。